2024年7月9日 星期二

書宇 寫在《吳姊姊講歷史故事》的推書之後

 






這次計畫,對我來說,就是把我喜歡的書介紹給別人,但是,對接受者而言,可能會意外的發現歷史書籍的特色。像蘇冠祐本來沒有興趣,但經過介紹以後,會理解到更多那時候有趣的小故事,進而對歷史產生興趣,接著才會想去閱讀,閱讀後才有可能再去介紹給下一個人。

就像要舉辦一場活動,先是一個人發起,第二個人看到有一個人在舉辦活動,於是他也加入,第三個人看到有兩個人加入,也跟著一起,第四個人看到有三個人加入也一起,就這樣一直連接下去。但如果沒有第三個人,而是兩個第四人,就無法連接下去。所以最重要的是第三個人,而我們的介紹就像第三個人,是幫助引起興趣,但是接受者閱不閱讀決定權在他們身上,但是一旦有人很喜歡,就可能會出現下一個介紹者,讀者也會越來越多。而要達到這一點(吸引讀者),除了要有人在參與,最重要的是我們所在進行的活動,也就是書本身。

一開始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所以要先介紹有趣的小故事,讓書中的人物活起來,才能吸引更多人閱讀。所以,經過這次活動可以發現,最重要的無非就是有趣的故事及熟悉寫作風格,只要這些都符合讀者的喜好,就能吸引傾聽報告的人。

宥勻 寫在《記憶傳授人》的推書之後

 





歷程

從一開始的選書,到後來安排了活動流程,還準備了PPT以及擷取文章中的部分讓同學們來閱讀,不但希望他們可以因為我們而看了並喜歡這本書,還希望我們能夠從中學到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我終於了解要為同學進到書中是個多不容易的事,他們原本根本不會去翻的書,因為我而影響了他們的閱讀經驗。



回饋

在同學們的回饋中,我發現其實每個人回饋的面向都不同,但是具體的建議,可以使我們更容易改進,要做一個完美的介紹,不但需要安排情節勾起興趣,氣氛、語氣、PPT輔助或問題等,也都是很重要的,介紹的對象也是重點,常看書的人比較容易吸收向他引導的內容。



改進與幫助

介紹一本書,如果只是口頭上和同學說說,他們大多是不會想去看的,當我們加了一些東西來輔助時,他們會更能消化和接受。

關於這整場活動如何改進,我講話應該再更順、不要緊張、要在適當的時機安排提問,他們才能深入思考,如果將他們帶入書中,那他就很有機會去看這本書以及沉浸在這本書裡。



從人文課的感受、到思考與創造,當寫出這份沉澱書寫文章,感受與思考的內容便表達了出來。

唯嘉 寫在《哈利波特1》的推書之後










這學期人文課的搭橋計畫結束了。我本來以為這學期人文課是要一直看書,結果後來才知道是要選一本書介紹給同學。雖然跟我想像中不一樣,但能把書分享給同學,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同時我也開始思考到底要介紹哪一本書,最後我選擇了我最喜歡看的書之一:哈利波特1 神秘的魔法石。我會選這一本書不僅僅是因為他是我最喜歡的書,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之前我想看這本書是因為我堂姐推薦我看。雖然在這之前我就知道有哈利波特這本書,但是如果當時堂姐沒有推薦我看,我可能也不會去看這本書。所以我相信那些同學一定也聽過這本書,但只是沒有人去推他們一把,我選好書之後就開始選要推薦的同學,一開始找到兩個,但是他們都看過了,所以我換成了另外三個人。

一開始我做簡報的時候有一些缺少能讓他們想看這本書的感覺,所以我換成了一些和書有連結,然後又有勾起他們興趣的問題。最後我放了一個關於咒語的問題,他們回答過,我並沒有告訴他們答案,所以他們到回教室的時候都還在問我,那串咒語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咒語這一部分是我在這次發表中算是最成功的地方。但是中間問問題的時候氣氛有點冷掉,所以我覺得下次我有類似的發表的話,我應該要試著改善或是在一開始就不要設計會讓場面冷掉的題目。我覺得我應該要更有主導權,因為在給他們閱讀段落的時候,是我一直在等他們,所以導致時間被拖的有一點久。下次我應該要先跟他們講這個閱讀的環節是有幾分鐘,才不會他們越看越久。雖然這個計畫在發表還有設計的時候很辛苦,但是看到他們對我設計的題目很有興趣的時候,是很有成就感的。


宥辰 寫在《給媽媽的深夜日記》的推書之後










我邀請同學進到資優班(人生唯一一次)聽我的分享,三個人都說很棒,但其實我覺得他們是給面子打高分而已,因為事後再也沒有人提過這件事了。但他們有說:「哇!資優班有好多書喔!酷斃了!」,由此可見他們真的很愛看書。

為了和同學們分享這本書,我上網查詢關於印巴分治的資料,但是因為牽涉層面很複雜,所以我花費了許多時間在查詢上面。網路上有很多不同面向的說法,不知道是真的有這麼多原因,還是有些是假的。過程中我還學到如何把分享給別人的東西,安排得比較吊人胃口,活動比較不會出現冷場。

其他人的回饋都是說我講太快,或是太緊張,我自己也是這麼想,我在分享的時候就有發覺我講太快了,但壞習慣一時改不過來,所以到後面他們不約而同的出現了「蛤?」的表情。這個分享結果沒有我預期得好,我對自己感到有點失望。我想我可能要練習10次以上才有可能完整的把想要呈現的呈現出來,我應該要早點發現,我是一個需要練習很多遍才可以更接近成功的人。

昕怡 寫在《手斧男孩1》的推書之後



為了分享書,我們翻拍書,把所有要讓同學閱讀的片段儲存在雲端硬碟上。製作QA,讓同學更進入情況。翻書找找重點,把重點整理出來,快速帶過大意。不過在我看過回饋之後,我才發現,大家都說我的QA出太難了,故事背景也說得不太清楚,所以我想了解決辦法:

1.出QA時可以問問身旁的人會不會太難,如果他們說太難了,就可以請教他們要怎麼出QA。

2.參考書後的簡介,可以先一整個打上去,之後再慢慢整理,把會暴雷的內容刪掉,再把不太清楚的地方補上去。



這次的人文課讓我知道了要怎麼向別人介紹一本書,要成功激起對方的好奇心真是不容易,每件事情都要提早準備。做每件有意義的事情之後也要記錄,回顧做事時的失誤和做得好的地方,下次才可以改進。





2024年3月11日 星期一

《不要講話》閱讀分享

四年級 朱紹宇(115)


我要推薦《不要講話》這本書的原因是,我覺得書中有一些句子寫得不錯,還很有道理。

這本書提到主角大衛在書中看到了甘地曾經為自己設定一週中某一天不說話。這也就是大衛不說話的原因,之後他和女生舉行了一場兩天不說話比賽。

我選了幾個我喜歡的句子。107頁的「現在大衛百分之百確定,接下來這48小時會非常非常地…有趣」。這裡,是比賽開始的時候。為什麼我要選呢?因為它是個重要的時間,故事的重點就是從它開始,還有就是它的說法也很特別(有趣)。

其實我還有一個喜歡的章節,就是第20章(最後一章)。在這一章裡面,主角和女生們和好。之所以我會選它,因為這個結局好又讓雙方回復了友誼。

接下來是「道理」。從頭到尾的故事其實就是道理。人和人之間要透過說話互動。如果沒跟別人互動很可能會讓人抓狂,崩潰等。

整體來說,我覺得這本書寫得不錯。我推薦大家去讀這本書。

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

窮?

 

作者:六年級  林書宇

窮,是每個人都不願見到的情況,但,窮有很多種,窮跟生活過得好不好沒有直接關係,生活過得好不好,取決於你是用甚麼態度面對生活。


《佐賀的超級阿嬤》是一本闡述兒時生活的書,書中的主角被媽媽送去跟住在佐賀的阿嬤生活,一開始,他發覺阿嬤家非常窮。也很擔心在佐賀要怎麼生活。後來在阿嬤介紹環境後,主角發覺,就算窮,也可以窮得很快樂。在阿嬤家,沒有錢可以買肉,剛好旁邊有一條河,阿嬤家在下游,常常會流下一些上游丟掉的食材 ,阿嬤將它稱為「河濱超市」,只是每天上架的東西不一樣,也可能甚麼都沒有。有時能在河裡抓到一些螯蝦,加點水煮一煮,對阿嬤他們來說就是一道龍蝦湯。另外,主角曾經想要學習一項運動,不管是甚麼運動都可以,但是阿嬤只要一聽到要花錢的運動都說不行。於是,主角開始跑步,這成為了他的娛樂活動之一,在運動會上屢獲佳績,應該也給了他成就感。


從以上這幾點就能看出,阿嬤家是真的很窮,但是,他們可以大聲的說出他們世世代代都窮,但是「窮得快樂,活得開心」,光是開心這點,就勝過很多有錢的人了。我們現在有太多人過得不開心,整天都在跟別人比較,將快樂解釋為物質上的需求及滿足,卻沒想過,那沒有錢的人是怎麼快樂的,還有,有錢的人一定快樂嗎?錢,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跟需求。錢在不會運用的人手上,終究只是一塊金屬和一張紙。到頭來,卻不比那些活得快樂,卻沒有錢的人好上多少。陳樹菊女士一生捐獻了大量的金錢卻沒有覺得可惜,因為在他的價值觀中,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因為一直享受不一定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現在有很多人,無法理解自己真正想要甚麼,而只是一味地相信金錢的力量,擁有了金錢,卻失去了初衷和快樂,真的讓人不勝唏噓。